污染的物体表面作为感染源,可污染医务人员的手,污染的手污染接触过的门把手、呼叫铃、鼠标、键盘、监测仪表面等环境物体表面。因此,手和物体表面是病原体接触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导致医院感染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医院环境的特殊性
1.医院环境中的主要人员是患者、医务人员。
2.医院环境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有多重耐药菌、传染性病原体等。
广泛的病原菌来源于:患者,尤其是传染病患者;接触病人的护士医生;探视病人的家人朋友;病人接触的桌椅、扶手;空气等。
患者的手部、喷嚏的飞沫都携带着大量的致病菌,可随时通过走廊、墙体、扶梯及其接触的医护人员等传播。
物体表面消毒作用:减少或杀灭环境中的细菌源,如MRSA、VRE、艰难梭菌,从而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
3.医院环境中存在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有害因素。
4.医院环境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作用。污染的物体表面是导致院内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所以物表消毒刻不容缓!
二、2016年12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于2017年6月1日实施。
为了贯彻WHO于2005年提出的“清洁的医疗更安全”的理念,强化“五个清洁”要素,为广大患者提供清洁而安全的诊疗环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总结了环境表面采用消毒剂杀灭微生物的效果和环境表面常用的消毒方法,罗列了常用化学消毒剂作用与消毒环境表面的浓度和时间,
常用物体表面消毒剂可分为:季铵盐类消毒剂、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醇类、酚类等。
三、清洁与消毒原则
1.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
2.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4.有明确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应根据病原体抗力选择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参考WS/T 367执行。消毒产品的使用按照其使用说明书执行。
5.无明显污染时可采用消毒湿巾进行清洁与消毒。
6.实施清洁与消毒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同区域环境清洁人员个人防护应符合附录B的规定。工作结束时应做好手卫生
7.环境表面不宜采用高水平消毒剂进行日常消毒。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不应使用任何消毒剂。
8.不应将使用后或污染的擦拭布巾或地巾重复浸泡至清洁用水、使用中清洁剂和消毒剂内。
四、日常清洁与消毒
被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可防止污染范围的扩大)
五、强化清洁与消毒:增加清洁与消毒的频次,根据病原体选用消毒剂
下列情况应进行:
a)发生感染暴发时,如不动杆菌属、艰难梭菌、诺如病毒等;
b)环境表面检出多重耐药菌,如MRSA、产ESBLs、CRE等耐药菌。
六、发挥环境清洁团队的作用
1.环境清洁团队是感控重要的组成部分。医院环境清洁不同于宾馆保洁和家政服务。
2.规范强调医疗机构应将环境清洁工作纳入单位质量管理与患者安全保障体系中,应建章立制,并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尤其强调了承担医院环境清洁服务的机构和人员是医院感染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目前,环境清洁人员的现状不容乐观、清洁依从性有待提高,需要进行规范化培训。
小 结
1. 环境表面清洁消毒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后果,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
2. 环境消毒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面面俱到,不要有遗漏,否则等于没有消毒;
3. 环境清洁消毒应强调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工具,否则可能是污染源,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总的来说,环境清洁消毒看似简单,正确落实确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