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微生物检验结果,除了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补充耐药监测数据、为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外,对于减少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有一定积极推动作用。
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检验前:标本的采集和运送
检验中:鉴定和药敏试验的规范操作
检验后:报告的及时发送和解读
一、微生物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一)采集时机:强调尽早采集和立即送检
1、强调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
2、已使用抗菌药物者,最好在停用药物后采样;不能停药者在下次给药前采样。
3、宜在发病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采样。
采集时间:
1、尽可能在抗菌药物用药前采集,因为部分病原体对抗菌药物非常敏感;在使用抗菌药物后采样,培养出来的是筛选出来的耐药病原菌。
2、不必强求晨痰和晨尿,在用药前采集微生物标本和2小时内将标本送到微生物实验室更重要(超出两小时,一些脆弱的细菌已死亡,耐药的、生存能力强的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
标本采集与送检的时效性:
尽早采集:①病程早期、急性期;②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送检;
立即送检:①一般要求2小时内送检;②脑脊液及导管尖端最好15分钟内送检。
(二)标本类型:强调无菌部位!
1、对于非无菌部位标本而言,其临床意义有限,鉴定出的细菌还需结合细菌的数量、纯度及种类等信息,排除污染后才具备一定临床价值。而血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的临床价值则高得多。
2、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原则及要求:
①推荐通过自然途径采集标本更好,对人体损伤小;也可通过符合指征的侵袭性途径采样,但有可能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
②根据感染部位选送不同来源的标本,如:痰标本-来源为深部咳出的痰;尿标本-清洁中段尿;血标本-双侧血培养。
③除根据感染部位选送不同来源的标本外,建议同时送血培养。
因为很多感染部位的感染,也会同时伴有菌血症(如肺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腹腔内感染、尿路感染等)。在血标本中找到细菌,同时感染部位标本找到同种细菌,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更高。
(三)标签与申请单:强调信息完整
每个标本必须伴随完备的临床、人口学和流行学数据
至少包括:唯一的患者识别号、姓名、出生日期、性别、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医院或社区来源、病房或科室、申请医生;额外信息;患者诊断、病史、转诊;检验目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情况等
(四)采集过程:强调无菌操作
1、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标本污染。血培养瓶或运送培养基应现用现领,避免在病房内存放时间过长而被污染或失效。
2、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宜采用压力蒸汽等物理灭菌方法,不得使用化学消毒剂灭菌。用外表面非无菌试管留取标本前后,需将试管口置于火焰上消毒。
3、采集无菌标本时应注意对局部及周围皮肤的消毒,对于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不应从腔道口取标本,应从底部取组织检查。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皮肤,须作用一定时间,待其干燥后采样。
(五)采集方法:强调根据目的菌选择采集方法
1、应根据不同目的菌的特性,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2、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置于肉汤培养基内送检,如痰液、尿液、伤口拭子等。
3、对于阳性率检出低的标本,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阳性检出率;
4、对血液、脑脊液等无菌部位的标本,可先用肉汤培养基增菌,阳性后再转种平板分离培养。
二、微生物标本运送的基本原则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微生物实验室,应于2小时内送达。
2、一些对温度敏感的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应保温并立即送检。
3、如果不能及时送检,需按要求存放。
①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②以拭子采集的标本,宜插入运送培养基内送检,如咽拭子、伤口拭子等(拭子水分干燥后,细菌也可能死亡);
③血液和无菌体液标本(如血培养等),可以先接种无菌肉汤增菌,同时送检。
④生物安全与职业防护:放标本的容器必须具有生物安全标识,符合生物安全要求;严禁将带有裸露针头的注射器送往实验室。
三、实验室标本质量管理基本原则
1、拒收质量不合格的标本;
2、提供临床随时可查阅的标本采集规范手册。
3、拒收标准临床沟通方法:标本拒收不应轻易将标本丢弃,应电话联系床位医生说明情况后方才决定标本的处置。因为有些情况下,标本采集不易,标本质量虽不合格,可在报告结果时加以说明(有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如冷藏后的标本培养不出流感嗜血杆菌)。
拒收标准:
标本采集至实验室接收过程间隔过长,或无标本采集时间,或保存的温度不当。
标本运送条件不正确:如厌氧培养标本却在有氧条件下送检。
容器不规范:如容器有裂缝或被打破导致标本泄露、容器非无菌等。
未贴标签或贴错标签:标本与检验目的不符合,如痰培养送检尿标本;患者信息与标本不符,如女性患者送前列腺标本。
标本明显被污染,如痰标本中混有食物残渣等。
四、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1、提供规范:提供给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及送检操作手册》,做到有规可循;
2、培训:指导临床开展微生物标本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采样与运送方法;
3、监督:监督相关工作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培训是否合格;
4、宣传:定期宣传临床相关的学术技术进展,如微生物检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理念等。
小结
①微生物检验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耐药监测和抗菌药物的管理至关重要。
②微生物标本的质量对检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必须从采样与送检的标准化开始!
③对合格的标本进行检验,并结合临床症状做出正确的病原学诊断。拒收不合格标本有利质量改进。
④提倡用药前送检,多送无菌部位标本,2小时内送达微生物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