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园地

感控园地

感控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控园地 > 感控园地
  • 手术室职业暴露与防护

  • 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3/09/22   点击:4337次

除了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结核、新冠)以外,医院还存在如血源性传播疾病(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接触性传播疾病(多重耐药菌、疥疮等)、虫媒性传播疾病(疟疾、登革热)、水源性传播疾病(铜绿、军团菌、NTM),在手术室这样的特定环境里,做好职业防护是手术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医院最常见的职业暴露

医院常见的职业暴露有以下几种:

1.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在:锐器伤、手套破损等情况下;

2.呼吸道暴露发生在:防护面屏脱落、口罩脱落等时刻;

手术过程中应佩戴合适的防护用品,但不宜过度。

二、美国CDC提出的有效应对针刺伤的策略

1. 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注射、无针系统;

最无效的方法是: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装置的使用。

2. 美国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得锐器伤的比例急剧下降。

三、在我国手术室职业暴露主要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具体表现为①个人操作习惯随意;②临床医务人员操作行为不规范:未辅助桌面等进行双手回套针帽;③利器盒放置位置不正确:如治疗车下层、不盖盖子等等。

2.防护用品使用不当:具体表现为①不知晓应根据不同病原体的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防护用品;②不使用防护用品或者防护用品使用不正确;③过度防护。

3.培训不到位:不知晓禁止双手盖上针帽;不知晓手术器械操作的免用手技术。职业暴露重在防护职业防护重在意识的培养,而医务人员缺乏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标准预防意识较弱,也是目前职业暴露与防护工作中的重大难题。

四、如何有效避免锐器伤?

1.安全器具的使用在我国的20世纪初:锐器主要进行毁形处理,上海某年锐器伤人数高达93人,那么锐器伤主要发生的最主要环节是:锐器使用后处理环节,因此提出使用安全器具的问题;

安全器具定义:用于抽取动静脉血液、其他体液或注射药物的无针或有针的装置,通过内在的设计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锐器通过安全性设计变为使用后屏障锐器或者没有锐器的装置即为安全器具,即所有可以降低污染锐器导致锐器伤风险的器具。

主要包括:(1)使用后可以滑帽来屏蔽枕头的注射器;(2)使用后针头可以回缩进针筒的注射器、套帽或者回缩设计的用于给药和抽血的留置导管;(3)顿性缝合针;(4)塑料毛细管(替代玻璃)。

2.术中手术器械传递的免用手技术(HFT)2009年,一项研究表明:使用HFT可以降低35%的术中职业暴露,这项技术与锐器伤防治技术结合起来,如医生使用安全手术刀出鞘做了皮肤切开后,在没有回退刀尖时可通过中立区递回器械护士。

3.个人防护用品(PPE)的合理选择与使用(1)口罩。术中为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应正确佩戴,正确选择,及时更换。相关研究表明:戴口罩对降低SSI发生无价值,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自己。不建议佩戴多个口罩。(2)护目镜、防护面屏/面罩。主要保护眼睛和面部。主要应用于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的操作。(3)手套。减少病原体通过手进行传播的风险,减少不了锐器伤的发生,但可以降低医护人员感染血液性传染病的风险,手套破损立即更换。缝合针上的血经过单层手套可以减少锐器表面46-86%的血液;2层手套后血量会减少95%,从而会减少经皮损污染的病毒载量。(4)身体防护:防水隔离衣、防水围裙、防护服。主要是保护工作人员的躯干部不受血液、体液喷溅的污染。(5)防护鞋:手术室应配备全脚背防护拖鞋,Summers等研究发现手术后约31%的鞋里面有肉眼可见的浸湿的血液。

五、手术室发生职业暴露处理若发生锐器伤,首先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污染的血液,再用大量流动水冲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75%的酒精、0.5%的碘伏消毒伤口并及时上报,秉持一挤、二冲、三消毒、四报告原则。若发生皮肤或黏膜暴露时,应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

    手术室是医院职业暴露的高发科室之一,锐器伤直接增加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风险,这就要求手术室医务人员重视防护用品的使用,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培训,掌握职业防护相关知识和技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来保障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