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控园地

感控园地

感控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感控园地 > 感控园地
  • 中医针灸及火罐感控管理要求

  • 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4/07/24   点击:5287次

针刺类技术治疗的感染风险

针灸、针刺相关治疗是中医治疗的主流项目,也是风险最高的一类,虽然样式五花八门,但忽略掉手法的细节,基本可以分为两类:1.仅刺破表皮;2.刺入皮下浅表或深部组织。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第二种,主要涉及两处风险:1.操作者的消毒技术和无菌意识;2.针具的灭菌。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里面明确要求:皮肤消毒方法是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2遍,消毒皮肤面积应≥5cm×5cm(微创治疗≥15cm),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不得使用同一个消毒棉球擦拭两个以上部位,消毒剂待干后再施针。皮肤穴位消毒,一般常用75%乙醇(或《技术规范》推荐的其他皮肤消毒剂)棉球或棉签消毒施针穴位,消毒棉球或棉签应"一穴一换"。消毒前后注意手卫生。然而实际操作中,中医大夫对于精妙的针刺手法往往更感兴趣,而对手卫生、消毒技术和无菌意识却要淡漠的多。因传统的操作习惯,特别是较多穴位的针灸施针时,一个棉球或棉签消毒多个穴位、未达作用时间、未等干燥立即施针是中医治疗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充分的皮肤消毒显然会增加了皮肤感染的机会。

拔罐、刮痧等非针刺治疗的感染风险

中医治疗中,非针刺类技术通常作为辅助技术或保健技术使用,也经常穿插、联合于针刺类技术,这里我们仅讨论不夹杂针刺类技术的、仅以压力、温度等物理手段刺激身体的治疗手段。以下我们统称为非针刺类技术。非针刺类技术拔罐、刮痧等技术在人们传统观念中属于有创性较低、感染风险较少的一种诊疗手段。但是近年来因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皮肤破损、血液体液污染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为非针刺类技术相对简单,技术难度低,开展容易,种类繁多,也造成了此类技术的一定程度的不规范开展,造成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

《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试行)》主要内容:

(一)管理要求

医务人员: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不应参与诊疗工作;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微创治疗;微创手术参观人员应戴帽子、口罩,人数不应超过5人。

患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治疗前洗头、沐浴;患呼吸道感染时建议其佩戴口罩;微创施治部位存在皮肤感染及出血倾向等,不应进行微创治疗。

(二)空气通风与消毒

通风:诊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保证诊疗场所的空气流通和换气次数。

消毒:接诊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后应进行空气消毒,遵循《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的要求,可采用下列方法:空气消毒器、紫外线灯照射、其他合法达标的空气消毒产品;不宜常规采用化学喷雾进行空气消毒。

微创治疗室环境要求参照门诊手术管理:有条件的应在门诊手术室进行,无门诊手术室,应设置独立的微创治疗室(不应与换药室等其他治疗室共用)。

划分(区域之间要有实际隔断):无菌准备区:无菌手术衣、无菌手套、外科手消毒剂等;治疗区。

(三)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依据《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WS/T512-2016

原则:先清洁、再消毒

方法:(1)湿式卫生的方法,抹布等清洁工具使用后及时清洁与消毒,干燥保存;(2)清洁、消毒“一步法”:如消毒湿巾

要求:达到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清水清洁为主,每天2次。发生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先采用可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采用有效氯400mg/L~7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

(四)织物的清洗与消毒

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人次更换,可选择使用一次性床单;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时立即更换。

间接接触患者的用品(被芯、枕芯、褥子、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被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

(五)手卫生设施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的要求

洗手设施: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

手卫生物品:洗手液、免洗手消毒剂等;

干手物品:一次性干手纸巾;

配备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

治疗车配备快速手消毒剂。

(六)无菌操作要求1.检查包装:检查器具的包装,确保完整无破损,有效期内使用;无菌物品包装打开超过4小时不应继续使用。2.标准预防原则:穿工作服;必要时佩戴帽子、口罩及手套等;微创技术:帽子、外科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施治部位应铺大小适宜的无菌单。3.针刺类:洗手+快速手消毒剂4.微创类:洗手+外科手消毒剂为不同患者操作时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有感染性的物质时,应戴手套,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5.皮肤消毒方法选择以下之一,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擦拭2遍;碘酊原液擦拭2遍,作用1~3min待干后75%乙醇脱碘;75%乙醇溶液擦拭2遍,作用3~5min;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溶液擦拭2遍;其他合法、有效的皮肤消毒产品,遵循说名书使用。6.皮肤消毒范围以针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旋转涂擦2次;针刺、针罐或刺络拔罐:消毒皮肤直径应≥5cm×5cm;微创技术:消毒皮肤直径应≥15cm;消毒棉球应一穴一换。7.预防感染

操作中遵守针刺诊疗操作规范,尽量减少损伤及出血;针刺完毕,用无菌棉球起针,按压止血;火针、三棱针、皮肤针等治疗后,嘱患者24小时内局部皮肤避免沾水;起罐后保持治疗部位清洁、干燥,如有皮肤破损应用无菌敷料覆盖。

(七)器具的处理

1.针刺类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侵入性操作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1)一次性针具:一人一用一废弃,遵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按损伤性医疗废物处理,直接放入利器盒中。

(2)可重复使用的针具:一人一用一灭菌,遵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367要求,放在防刺的容器内密闭运输,遵照“清洗-修针-整理-灭菌-无菌保存”程序处理。

2.拔罐类器具的使用及处理原则

罐具:一人一用一清洗一消毒,有条件的医疗机构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处置,方法首选机械清洗、湿热消毒,机械清洗湿热消毒,应符合A0值3000(相当于90℃/5min,或95℃/2.5min)的要求,干燥后保存备用。

火罐手工清洗:使用专用水池,不得与洗手池共用;配备洗罐工具:如刷子、医用酶洗液、滤水篮筐、浸泡桶等;配备防护用品:如防水围裙、手套护目镜等。

手工清洗流程

(1) 去除污染:罐内如存有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有污水处理设施并排放达标的医疗机构可直接倒入污水处理系统;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医疗机构,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

(2) 流动水冲洗;

(3) 酶洗液浸泡刷洗;

(4) 清水冲洗:手工清洗时水温宜为15℃~30℃。

消毒流程

清洗后的罐具完全浸泡于500mg/L的含氯消毒液中,血罐的消毒液浓度应为2000mg/L;加盖,浸泡时间>30min;清水冲洗干净;干燥保存备用。

注意事项

送供应中心集中洗消,应密闭运送;洁、污火罐应以不同容器盛放;消毒后火罐宜存放在清洁品库,先进先出;定期监测火罐清洗消毒质量。

小 结

中医技术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手段,或因文化原因或因认知原因,无论医生患者对其中的交叉感染风险都缺乏关心,国内对于中医技术治疗后的感染现状缺乏研究和长期的监测,中医治疗后感染的个例,大多是来源于新闻的报道,病人也多来自于小诊所,而鲜有对正规医疗机构的相关病例报道和比较系统性的研究。我们目前对于规范、理想状态下开展的不同中医诊疗技术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和量化感染风险仍然一无所知。中医科要发挥科室管理和院感科管理的协同作用;优化诊疗室环境;规范诊疗器具回收、分类、清洗和消毒流程管理,采样监测,查找风险点;合理处置医疗废弃物,降低职业暴露。针灸、拔罐等中医诊疗措施为什么会造成医源性感染?医院最大的风险隐患是忽略最基础最简单的管理和操作,无菌操作意识较弱,手卫生不到位,中医器械清洗、消毒不规范,中医器械直接复用,一个棉球消毒全身多个穴位,规范中医医疗技术相关性操作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