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科教

当前位置:首页 > 护理中心 > 护理科教
  • 导管护理四大原则——确保通畅、妥善固定、标记在位、防止感染

  • 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0/01/08   点击:15518次

住院患者,尤其是ICU危重患者身上留置管道种类繁多,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常作为治疗和观察病情的手段和判断预后的依据。而导管护理管理及置管期间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住院患者的预后,甚至关系到手术的成败、患者的康复。留置管道的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其管理可以综合地反映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住院患者留置管道除了常规留置的导管,还有各专科导管。常规导管:如胃管、氧管、导尿管、静脉留置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人工气道导管、伤口引流管等;专科导管如腹腔透析管、血液净化用动静脉瘘管等。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对各类导管进行评估、观察与护理的方法。

导管分类

高危导管: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插管、“T”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鼻肠管、胰管、透析管、漂浮导管、心包引流管等。

中危导管:三腔二囊管、各类造瘘管、腹腔引流管等。

低危导管:普通导尿管、氧气管、胃管等。

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是否通畅以及局部情况等,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是否妥善、完好,引流物的颜色、性状、量。

评估时间:根据风险程度进行评估,高危——至少每天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中危——三天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低危——每周评估1次,有情况随时评估。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属于护理不良事件,要在24-28h内上报护理部。为确保管道护理安全,护理人员应用规范醒目的的护理标识加强管道管理,对护理人员及患者和家属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确保患者护理安全。

管道安全管理

患者因为治疗的需要而留置多根管路,如输液管、鼻饲管、导尿管等,其中输液管每24小时需要更换1次,而胃管及尿管需要每2周更换1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让护理人员能快速地知道患者有哪些管道,并知道更换日期、有效日期。临床中采用建立导管本职予以警示,达到人人知晓、重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管路在患者体内保留时间百分百控制在有效期内,及时为患者更换输液管、尿管和胃管,确保管路安全,避免在导管使用和管路方面出现护理差错、事故和纠纷。

 标识使用: 外科手术患者使用的导管由主管医生在手术室内标示,其余各科患者所留置导管由各病区护士进行标示,并标上留置时间,有刻度的导管需要标志置管深度,其余导管直接在导管上做好深度标记,起到提醒和确保安全的作用,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避免标识对局部皮肤的损伤,将胸腹部引流管由横向黏贴改为纵向黏贴。在不同的部位使用不同色系的标识,一边视觉上更容易区分。对高危导管除了标上管道的名称外,再用红色不干胶标贴做标记,增加视觉效应和警示效果。

健康教育

根据科室特点做好健康宣教册以及健康宣教栏。操作前解释置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所带来的不适,消除其心理上的紧张与恐惧,增强其安全感;置管后交待注意事项及拔管的危害;指导患者正确带管活动,以免不慎导管滑脱;各专科可根据导管的具体安全内容,从目的性、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拔管配合、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滑脱报告

记录置管目的、时间、位置、深度、管道通畅情况等内容。若发生管路意外滑脱,应及时记录、内容包括:托管时间、原因、患者病情变化、重新置管变化、时间及管道通畅情况以及置管后患者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如高危、中危导管发生意外滑脱,按照《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上报到护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