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科室宣教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科室宣教
  • 角膜塑形镜常见问题及处理措施全解析

  • 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08   点击:1067次

常见角膜异常原因

1. 角膜点染

1)原因:

镜片配适偏紧;泪液交换不良;

镜片老化、形变;镜片清洗不佳、沉淀物,镜片划痕、破损;

角膜病史;角膜异物伤后;角膜缺氧;营养不良等

2)分级与处理措施:

 

 

2. 角膜一过性水肿

1)症状和体征:

常常是偶发的,以单眼居多,摘镜后自觉眼部轻微不适感,单眼远近视力均出现模糊或伴有“复视”等;症状在摘镜初期更加明显,摘镜后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消失。

检查可见角膜中央区轻度水肿,或有角膜上皮着色,地形图检查中央区类似圆锥改变的曲度增加。

2)原因:

镜片偏紧、活动度较大、泪液不足、睡姿不良等

3)处理:

视严重程度停戴1天~1周,随诊观察。

调整配适状态、角膜营养剂、抗生素眼液点眼

 

. 角膜压痕(印痕)

1)症状与体征:

镜片定位居中压痕规则时无自觉症状

镜片偏位造成的压痕往往会出现复视或眩光等症状,检查可见明显的角膜表面相应于定位弧或镜片边缘的镜片痕迹。

2)原因:

①镜片移位或配适过紧:

在佩戴过程中,如果镜片不居中出现移位或压迫不均匀,有可能导致角膜部位受到不均匀的压力。有些则是镜片配适过紧、矢高过高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角膜压痕的出从而形成压痕。

②气泡进入:

当角膜塑形镜下进入气泡时,镜片会“隔着气泡压角膜”,摘镜后在角膜上容易造成“气泡压痕”,即角膜隐窝。这种情况虽然不属于角膜损伤,但会影响塑形效果和摘镜后的视觉质量。

③上睑张力紧:

上睑张力过紧往往会造成镜片偏位,也容易导致镜片压迫角膜产生角膜压痕

3)处理:

①对镜片居中性好的情况下,摘镜后较轻微的印痕,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可不予处理或轻微打磨放松;

②对持续时间较长或合并角膜点染甚至水肿的,需停戴,待角膜恢复后重新评估配适状态;

③对镜片中心定位不佳的要停戴一周后重新评估配适,可能需做放松调整或减少降幅等调整;

④对偶尔出现的角膜压痕或中心定位不好,只需停戴2 ~3天,再重新开始戴镜;

⑤长期压痕伴镜片粘附,需考虑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镜片因素,若是由于戴镜时间较长,镜片变形老化则需要及时评估更换镜片。另一方面是眼表泪液情况,可检查BUT及泪膜稳定性,若是泪膜不稳导致的镜片粘附压痕,需规范配合使用人工泪液修复眼表泪膜,利于后续戴镜。

 

4. 角膜色素环(铁线症)

1)症状与体征:

无自觉症状,一般情况下多出现在相应于镜片反转弧区域相应的角膜部位,呈闭合的环状的红褐色色素沉着,颜色及深度可不一致,裂隙光下可观察到色素主要沉着在上皮深层和上皮下

2)原因:

一般认为为泪液中铁离子沉着形成,往往发生在镜片活动度不好,镜下的泪液交换不畅,在高曲率和高度数的戴镜者中更容易出现。

3)处理:

需镜片打磨放松或更换直径较小、配适相对偏松的镜片,停戴后色素环可逐渐减轻到消失,对角膜的健康性无影响。

 

5. 镜片使用一个阶段后配适偏紧

1)症状和体征:

典型的表现是使用一个阶段后摘镜困难,镜片活动度变小;

2)原因:

角膜塑形后发生和镜片内表面相对更加吻合的改变,或镜片老化、表面沉淀物粘附等。

3)处理:

打磨放松定位弧并加强摘镜方法的指导;

不能强行用吸棒摘镜;如为镜片使用寿命或保养问题,需根据情况做镜片的打磨抛光处理或更换镜片。

 

6. 镜片粘附不易摘取

1)早期原因:

如为镜片配适偏紧,可给予打磨放松,交付镜片时必须强调摘镜时一定确认镜片在角膜上滑动方可摘镜。

2)戴镜一个阶段后出现的:

要重点检查角膜健康情况,可能的原因是镜片基弧的污损、沉淀等,需做镜片抛光,要求摘镜时必须滴用舒润液确定镜片已滑动、严格指导镜片的清洗方法,必要时更换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