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隆起的包是啥?
比较常见的有火疗子、表皮样囊肿、脂肪瘤、皮样囊肿等。
火疖子
火疖子是民间俗称,在医学上叫疖或疖肿,通常由毛囊炎引起(细菌感染),后逐渐增大成化脓性炎性结节(里面有脓液),是一种累及毛囊及毛囊周围的原发性深部感染。疖肿早期常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的小硬结,后逐渐肿大,疼痛感明显,顶部可出现黄白色小脓头,可以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疖肿能发生在任何有毛囊的部位,特别是容易被摩擦和浸渍的部位,如面部、颈部、腋窝、腹股沟、臀部。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表皮囊肿、表皮包涵体囊肿,民间俗称"粉瘤",是最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通常表现为皮肤色为青灰色囊肿。部分中央有开口,可挤出"豆渣样"物质。大多数囊肿是原发的,也有少数是外伤或粉刺将表皮或毛囊上皮植入真皮引起,可能会保持大小不变或持续性增大,也可能会自发破裂。
脂肪瘤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躯干和上肢比较多见,大多数为偶发。
脂肪瘤原因不清,多发者(身上有多个脂肪瘤)可能跟遗传有关,但与患者全身营养状况无关。通常表现为质软、无痛性皮下结节(包块),大小不一,有的1cm,有的10cm以上。可保持一定大小不变,呈圆形、卵圆形或多分叶状,可以移动,一般不会有疼痛症状。如果脂肪瘤出现疼痛或活动受限、迅速增大或者质硬而非柔软,应警惕恶变可能性,需要活检来确诊并排除脂肪肉瘤等恶性肿瘤。如果脂肪瘤发生在乳房周围,容易被误认为癌,也需要活检才能明确诊断。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疾病。皮样囊肿是先天性病变,一般出现在刚出生的新生儿身上,或者5岁以内的婴幼儿,表现为沿面部、头皮和脊柱胚胎融合线分布的皮下结节,含有表皮和真皮组织。皮样囊肿可呈半球形隆起,不透光且表面皮肤正常,但可能存在小凹或窦道,通常附着于下方骨膜。还有一个"皮脂腺囊肿",但有学者发现该囊肿来源于外毛根鞘,与皮脂腺无关,便否认了以前的名字,统一称【毛根鞘囊肿】。毛根鞘囊肿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率较低,比较少见,发病部位多在头皮上。不过毛根鞘囊肿肉眼看着跟表皮样囊肿很像,会与其他疾病混淆,可能需要活检明确诊断。
如何解决这些隆起的包?
疖肿
不建议自行挤压或弄破疖肿,可能会使感染扩散。对于没有形成脓头的疖肿,可以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等抗生素软膏,或者用3%碘酊外涂。如果已经有脓头,可以热敷患处以促进疖肿开放排脓。即用温水浸湿干净毛巾敷在疖子表面,毛巾变凉后再用温水浸湿继续敷,-天多次,每次10-15分钟。切记,触碰疖肿后务必洗手,不然可能会通过接触传染或近距离接触将细菌传染给他人。疖肿开放排脓后疼痛感会大幅减轻,但要完全愈合还需数周。若是疖肿比较大、数量比较多或者脓性液体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
表皮样囊肿
虽然表皮样囊肿可能会自发破溃消退,但常会复发,且用药效果一般。建议最好在未发炎、未破裂和未感染时行手术切除,如果已经发生感染应先控制感染后再行切除。,应及时就医。
脂肪瘤
脂肪瘤一般不影响健康,无需治疗。对于影响美观、有疼痛或过度担心者可以行手术切除,对于迅速增大或变硬者应及时活检排除恶变。
皮样囊肿
手术切除是皮样囊肿的有效治疗方法,且预后良好,复发概率低。切除的时机取决于皮样囊肿的部位及其他相关症状表现,主要由医生评估。总的来说,皮肤长一个包,不是什么大事,但多数需要医生来处理,不建议自行挤压或弄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