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成员

科室宣教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室导航 > 科室宣教
  • 常见放射科医学影像检查介绍

  • 来源:昆明市官渡区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5/12   点击:1313次

当人们去医院看病时,为明确诊断,医生常会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的影像检查。开各种影像学检查单:超声、CT、核磁共振等等。这些利用各种技术来获取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下面就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常见放射科常见检查的科普信息:

1. X射线检查:常见的有DR/CR

原理: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不同,从而在感光片上形成影像。

应用:常用于检查骨骼、胸部、四肢的初步检查;如骨折、肺部感染、肿瘤等。

辐射剂量:拍一张胸片个人所受照射剂量约为0.02mSv,跟连续坐20小时飞机差不多,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每年也会接受自然界辐射2.0~3.0mSv。

优点:成像快,辐射低,操作简单,费用低,解剖整体观强。

缺点:二维平面影像(整体压扁看),外来衣物等易干扰。不同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对病灶内部细微结构显示较难。孕妇应尽量避免X线检查。

2. CT(计算机断层扫描)

原理:使用X射线围绕人体旋转,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身体内部的横断面图像。

应用:提供比X射线更详细的图像,常用于头部、胸部、腹部和血管等的检查。

辐射剂量:通常在2-15mSv之间,取决于检查的类型和部位。胸部低剂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更低,大约是10张胸片的剂量,非常安全。对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肺低剂量CT筛查。

优点:无创性检查,方便快捷。通过多个横断面图像的集合而显示某个器官或组织的全貌,可显示人体组织内部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对细微的有密度改变的病变检出率比X线检查明显提高。增强扫描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利于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

缺点:辐射剂量相对较大;软组织成像分辨率一般。孕妇应尽量避免CT检查。 

3. MRI(磁共振成像)

原理: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探测身体内部的水分子,不使用电离辐射。

应用:常用于脑部、腹部、血管、肌肉、韧带、脊柱等软组织病变的检查。

辐射剂量:无辐射,因此没有辐射剂量。

优点:具有良好的分辨力,对低对比度组织(如脑灰白质)有很好的显示能力。任意方位直接成像,方便进行解剖结构或病变的定位。无电离辐射,对人体相对安全、无创。多参数成像,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可用于人体各系统的检查。无骨性伪音干扰。无需对比剂即可进行心脏和大血管成像,可确定血流方向和流速。可同时进行形态和功能检查。能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提供影像依据。

缺点:检查时间长,费用高,限制条件多(心脏起搏器或其他金属植入禁止检查)。孕妇在妊娠3个月内应避免MRI检查。

每种检查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检查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下面做下简单概括下。

01外伤骨头——粗看X光片、细看CT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

02脊柱、关节——最佳选核磁、次选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核磁。同样,对于关节、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检查,核磁也是首选。

03胸部——粗看X光片,细看CT

X光胸片可粗略检查肺、心脏、胸膜、肋骨等。CT检查对胸部病变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但是CT检查的费用及辐射剂量高于X光。

04腹部盆腔——常规CT、超声,仔细鉴别需增强

腹腔器官对比度相对较小,故而CT、核磁检查有时需要增强检查。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

05心脏——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声

常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常规心脏彩超检查。用CT可检查冠状动脉,但冠脉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

 

 

                                        医学影像科

2025年5月12日